市人大 市政協 開放廣東 智能問答 ||EN 手機版 網站無障礙 更多服務 網站支持IPv6

珠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珠海市推進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珠府函〔2023〕22號)


各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珠海市推進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方案(2023-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問題,請徑向鶴洲新區籌備組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15日

  

珠海市推進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方案

(2023-2027年)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洋強國重要指示精神,積極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關于海洋強省的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對于海洋強市的戰略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產業第一,堅持向海圖強,充分發揮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特色優勢,構建高質量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海洋綜合開發利用和保護,將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建設成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區,為珠海建設現代海洋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ǘ┌l展原則。

  創新引領,開放賦能。堅持“科技興海、創新強海、開放活?!?,用足用好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深化與港澳海洋科技合作,引領萬山創新發展。積極對接橫琴、前海、南沙等重大開放平臺,推進海洋領域改革創新,激活海洋經濟新動能。

  產業第一,持續投入。以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為切入點,全力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珠海高質量發展新的重要增長點。堅持“加大投入、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保持向海圖強、向海而興的戰略定力,加大持續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籌集資金資源,聚焦萬山重點海島建設、產業發展等領域。

  明確導向,匯聚合力。堅持“共赴深藍、共創未來、共建共享”,旗幟鮮明傳遞經略海洋的信心和決心,鼓勵引導廣大市場主體及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吸引大灣區創新創業群體集聚,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建設萬山、筑夢海洋。

  突出重點,有序開發。堅持“開發一個、成熟一個、做旺一個”,明確開發時序,近期圍繞桂山、外伶仃、東澳、擔桿、大萬山、三角6個重點海島集中開發。無居民海島突出生態優先,以保育為主,適時推進保護性開發。

 ?。ㄈ┌l展目標。

  圍繞打造“大灣區海洋開發綜合試驗區”總定位,堅持建設“世界級海洋海島休閑旅游目的地、大灣區藍色經濟發展新高地、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理想地”三大發展定位,塑造“魅力群島、夢想藍?!卑l展形象,打造年輕人向往之地、夢想之地。

  實施海洋產業振興、海島設施提升、海洋開放合作、海洋生態治理“四大行動”,促進萬山產業能級、承載能力、開放水平、生態環境實現“四個跨越”。到2027年,以海洋漁業、海洋海島旅游、海洋新興產業為主的現代海洋產業持續邁上新臺階,產業規模達到450億元;海島基礎設施和海上交通體系實現新提升,海島基建累計投入實現倍增;粵港澳海洋開發合作開創新局面,成為大灣區海洋經濟圈重要平臺;海洋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成功塑造“綠美萬山”“和美海島”示范名片。

  二、開展海洋產業振興行動

 ?。ㄒ唬┌l展壯大現代海洋漁業。

  以萬山海域、外伶仃海域兩大國家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為總抓手,加快建設深水養殖區、漁港經濟區、漁光互補區,聚焦遠洋捕撈、深海養殖、漁港經濟、休閑漁業“四大業態”,構建“3+3+3+1”海洋漁業發展格局,打造捕撈“三個梯隊”,推進養殖“三項工程”,建設漁港“三大中心”,拓展海釣“全產業鏈”,推動海洋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爭取到2027年,萬山海洋漁業產值達到120億元。

  1.支持本地捕撈企業壯大。加快東港興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推動2023年底前建成投產。支持東港興遠洋公司用足遠洋漁船指標,形成20艘規模的遠洋捕撈船隊。用足用好1萬噸金槍魚捕撈配額,進一步提高金槍魚回運返銷比例。支持海淼、大麟洋等本地漁業企業轉型升級,開拓捕撈業態。(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2.吸引優質捕撈企業集聚。引進具有競爭力的遠洋捕撈龍頭企業、知名遠洋漁業公司,打造設施先進、裝備精良的現代化遠洋漁業船隊。鼓勵遠洋漁業企業開展過洋性漁業捕撈,加大新漁場開發力度。(責任單位:市招商署、鶴洲新區籌備組) 

  3.探索聯動澳門發展遠洋捕撈。借助澳門國際化資源,探索建立遠洋漁業合作機制,爭取擴大遠洋捕撈配額,探索共建遠洋捕撈船隊和遠洋漁業基地。(責任單位:市委臺港澳辦、市農業農村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4.推進深海養殖平臺建設。鼓勵市屬國企參照青島“國信1號”,建造1-2艘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對標煙臺“耕海一號”建設1-2個大型智慧漁業綜合體。支持市屬國企積極投資和推進大型深遠海漁業養殖平臺投放,爭取建成10個左右深水抗風浪智能養殖平臺。(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農業農村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5.推進鶴洲南漁光互補項目建設。推動鶴洲南“漁光互補”與生態觀光綜合示范區項目2023年落地建設,打造全球最大漁光互補項目,推動漁業與光伏、休閑旅游業融合發展。(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農業農村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6.推進養殖智慧管理平臺建設。加快建設萬山漁業養殖智慧管理系統,將重點海水養殖裝備平臺全部納入監管,規范提升海水養殖管理和服務水平。(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7.打造海產品深加工中心。依托洪灣漁港,引進培育海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冷鏈倉儲加工基地,打造特色海產品加工產業園,與斗門預制菜產業園聯動發展。建立聯動港澳的水產品進出口貿易新通道,大力發展鮮活、冰魚、預制品和水產期貨供應鏈。(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8.打造海產品交易中心。出臺支持海產品交易中心發展政策,吸引國內外捕撈漁船、漁運船和遠洋漁船到洪灣漁港交易,吸引大型商貿物流企業進駐,推動洪灣海產品交易中心發展壯大,爭取年交易額達到30億元。(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9.打造漁港消費中心。在洪灣漁港規劃建設漁人碼頭、漁港風情街等特色綜合體,培育發展漁港觀光、海鮮消費、海洋科普、釣具展銷等業態,促進漁旅商融合發展,打造漁港消費中心。(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10.構建海釣全產業鏈??茖W繪制萬山海釣地圖,規劃布局鶴洲南特色垂釣區、三角島觀賞垂釣區、大萬山磯釣專業賽區及外伶仃深海船釣區,打造國家海釣基地。完善海釣服務配套,打造洪灣漁港海釣出發基地、大萬山島海釣服務基地,完善海釣培訓、導釣、保險、安全救護等配套服務,培育壯大海釣賽事運營、組織、裁判、教練等服務業態。探索定制釣具裝備制造5.0產業新空間,吸引釣具裝備制造企業集聚。依托洪灣漁港風情街,培育海釣裝備消費、展示等業態。(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ǘ┨豳|發展海洋海島旅游產業。

  圍繞6個重點海島,堅持“因島制宜、一島一品、全域旅游”發展理念,著力做好海島整體開發策劃,打造紅色研學、海上運動、浪漫婚慶、親子度假、海島文創“五大旅游品牌”,加強海島旅游營銷推廣,推動萬山旅游特色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打造年輕人向往之地、夢想之地。爭取到2027年,萬山海島旅游年接待游客達到2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過30億元,人均旅游消費實現倍增。

  11.推進海島整體開發策劃。推動6個重點海島旅游業特色化發展,加快打造以紅色研學、漁家風情、音樂文化、游艇帆船等為特色的桂山-三角人文休閑旅游島群,以婚慶、旅拍、商務、海釣、攀巖、軍旅等為特色的東澳-大萬山主題休閑旅游島群,以親子休閑、海島觀光、海底潛水、沙灘露營、生態科普等為特色的外伶仃-擔桿生態休閑旅游島群,爭取盡快形成國際級精品旅游島群。全力推進星級景區建設,推動桂山島、大萬山島分別創建4A、3A級旅游景區。發展郵輪、游艇旅游,開拓串島游路線,打造串聯大灣區主要城市、島嶼的黃金旅游路線,探索發展海島夜游路線。(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12.打造紅色研學品牌。推動桂山島做實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積極打造“追尋革命足跡、傳承紅色基因”萬山線,串聯萬山海戰遺址、桂山艦烈士陵園、文天祥廣場等一系列主題資源,重點開發“重溫海戰、緬懷先烈”“鐵血丹心、家國情懷”“國之重器、奉獻精神”紅色研學品牌,打造全國聞名的紅色旅游示范島。廣泛吸引大灣區中小學生開展紅色研學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探索建設港澳青少年學生研學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委臺港澳辦、市教育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13.打造海上運動品牌。以海釣、帆船、潛水為引領,重點發展海上運動,吸引更多海上運動愛好者及年輕休閑人群集聚。擴大海釣運動影響力,推動“萬山論釣”引入分站賽、總決賽模式,引進海釣積分打榜機制,積極承辦全國海釣聯賽、世界海釣錦標賽等國內外知名海釣賽事,鼓勵舉辦各類小型休閑海釣賽事活動。積極推廣帆船運動,積極承辦國家、省級帆船帆板運動賽事,爭取創辦國際性海上運動品牌賽事,爭取將“九洲杯”帆船賽等打造成粵港澳重要海上賽事,謀劃建設桂山帆船帆板中心、外伶仃島群海上運動基地。大力培育潛水運動,開發以潛水觀光、海洋探奇為特色的旅游產品,優化潛水培訓、大眾體驗體系,探索承辦潛水賽事活動。(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14.打造浪漫婚慶品牌。以東澳島為主體,打造“蜜月天堂、奢華浪漫”主題形象,建設具有濃郁浪漫生活氣息的旅游度假型海島旅游目的地。打造東澳島蜜月山公園為集休閑觀光、婚慶旅拍、商業購物、觀光纜車為一體的多元化婚慶主題公園。開發海島婚禮、婚紗攝影、蜜月服務等海島婚慶特色產品,個性化打造私密婚慶海島、私享蜜月度假海島、私人定制高端旅拍等創新產品。(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15.打造親子度假品牌。依托外伶仃島和擔桿島優異的海天環境、自然生態優勢,探索開發文創、童話、夢幻、探索、友情等主題的家庭游樂和親子體驗項目。完善旅游設施親子服務功能,啟動擔桿列島海洋自然公園建設可行性研究,研究在三角島周邊海域增設白海豚觀賞區,謀劃打造東澳島海洋主題公園、外伶仃島山頂石景公園、采石場遺址娛樂主題公園等。(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16.打造海島文創品牌?;I辦萬山海島旅游節,策劃舉辦萬山美食節、海島音樂節、海洋嘉年華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動,打響海島特色文化品牌。辦好萬山媽祖誕、東澳大王誕等傳統民俗文化節,推動與美食、電音、網紅直播等流行文化融合,提高萬山傳統民俗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大海洋海島文化創意開發力度,鼓勵創作萬山題材的文藝作品,支持舉辦有關創意文化活動,講好萬山故事。支持開發更多海島周邊產品和特色手信,打造珠?!俺鞘卸Y物”,提升文化旅游附加值。(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17.加強海島旅游營銷推廣。加強萬山海島旅游宣傳推介,在全國性廣播電視融媒體平臺及省級融媒體平臺開展“萬山群島”品牌廣告營銷,推廣“灣區門戶、秘境萬山”旅游形象。廣泛使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小紅書旅游博客、百度首頁展示界面等渠道,采用創意廣告、互動游戲、地面推廣、軟文植入等形式開展新媒體營銷。加大淡季市場的廣告投放,精準開展面向廣大內陸客群的廣告營銷。(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ㄈ┡嘤l展海洋新興產業。

  深度發掘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國際錨地等平臺資源,加快培育發展錨地經濟、海洋科技、海洋新能源、海洋金融“四大新興業態”。爭取到2027年,萬山海洋新興產業規模翻兩番。

  18.拓展錨地經濟。積極拓展船用燃油及液化天然氣(LNG)加注業務,培育壯大以油品交易為核心的航運服務。依托珠海自貿聯動發展區萬山片區政策創新優勢,以桂山島為主體,謀劃建設保稅油存儲、轉運和加注基地,同步拓展油品調和、保稅維修等業務。探索發展船用物料和物品供給業務等海事服務。(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萬山海關、鶴洲新區籌備組)

  19.壯大海洋科技。加快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珠海)建設,推動海洋科研院所、軍工企業和創新創業企業集聚。更好發揮南方海洋實驗室、中山大學海洋學院等科研院所優勢資源,探索產學研合作新模式,培育開發海洋裝備測試、海洋生物醫藥等高附加值的新業態。依托唐家港碼頭地塊,謀劃建設萬山海洋科技產業園,發展無人船、智能監測浮標、深海潛器、深海傳感器等海洋智能裝備產業。探索建設海底大數據中心數據艙和配套裝備。(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科技創新局、市財政局、市委軍民融合辦、鶴洲新區籌備組、南方海洋實驗室)

  20.發展海洋新能源。積極發展海洋潮汐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動大萬山島兆瓦級波浪能試驗場及波浪能海島獨立電力系統示范基地項目建設,著力打造1-2個海洋新能源利用示范島,推動海洋新能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創新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21.探索海洋特色金融。支持金融機構為萬山海島開發、重大能源和基礎設施、科技設施平臺和漁業裝備平臺等項目建設提供投融資服務。培育發展航運金融,開展航運融資、船舶融資租賃等業務。研究發展藍碳金融,爭取開展藍碳市場交易試點。(責任單位:市金融工作局、市發展改革局、人民銀行珠海市中心支行、鶴洲新區籌備組)

  三、開展海島設施提升行動

  聚焦萬山6個重點海島,持續加大海島民生基礎設施投入。實施“海上暢行工程”,推動港口碼頭、海上交通、海島交通“三大提升”,加快構建陸島一體互通、快捷暢達的交通網。開展“海島惠民工程”,進一步加強海島住房、商業、用水、供電通信、民生配套“五個保障”,有效提升海島民生保障水平。爭取到2027年,重點海島承載能力顯著提升,累計投入不低于30億元。

  22.優化港口碼頭建設。完成唐家港客貨運站場工程項目建設,加快外伶仃島石涌灣陸島交通客貨運碼頭防波堤工程建設。研究在洪保十片區、金灣機場、鶴洲北高鐵樞紐附近增設客運碼頭,并推動開通直達萬山群島的客運航線。結合各海島客輪碼頭,加快改造建設桂山島、外伶仃島游艇碼頭,研究擴改建郵輪??看a頭。優化海島各類碼頭資源配置,爭取整合推出更多的軍民兩用碼頭,研究開通島內短途航線。(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委軍民融合辦、鶴洲新區籌備組)

  23.完善海上交通體系。繼續推進萬山陸島交通公交化,提高萬山陸島交通航班客座率。推動開通唐家港到萬山各主要海島航線,推動增加萬山海島與廣州、深圳、中山、東莞等地的客輪班次,全面形成與大灣區主要城市聯通的“海上公交”網。積極推動桂山島一類口岸重新開放,恢復與香港、澳門的客運航線。(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萬山邊檢、萬山海關、珠海海事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24.升級海島交通設施。建立健全海島景區公共交通服務體系,規范整合管理海島觀光電動車,科學規劃公交線路、景點專線、站點。構建安全舒適的慢行交通系統,推進海島綠道建設,在條件適宜的海島研究投放共享觀光自行車。研究在東澳島和外伶仃島建設觀光棧道、纜車,滿足游客多元游覽需求。(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25.加強海島多元住宿供給保障。著力提升海島接待服務能力,有序發展高端酒店、主題酒店、特色民宿等多元化住宿體系,重點推進東澳島萬豪度假酒店、阿麗拉酒店、華發東澳酒店和大萬山島華發安嵐酒店、藍州酒店項目建設。加強海島公共住房保障,加快桂山島、外伶仃島、東澳島南沙灣片區及南村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建設,確保如期提供不少于1340套住房。推進海島城市更新,改造加固危舊房屋,引進特色民宿品牌,整合盤活村屬集體、村民自有閑置物業。(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商務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26.加強海島商業服務配套保障。加快海島游客服務中心、文化藝術中心、海島中央飯堂等綜合服務設施建設??茖W規劃打造海島特色風情街,布局一批海島小型劇院、書吧、博物館、海洋體驗館等小而美的消費體驗配套設施。升級改造海鮮市場、海鮮街、美食街,打造特色餐飲消費區。(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27.加強海島供水和污水處理保障。加快外伶仃海水淡化項目、大萬山島大水坑水庫分級擴容工程、東澳島南沙灣污水廠擴建工程建設,全面提升海島供水及污水處理能力。探索借助社會資本和可靠技術,謀劃在主要海島投資建設海水淡化項目及污水處理設施,到2027年實現200萬人/年的水資源承載力。(責任單位:市水務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生態環境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28.加強海島供電和通信保障。加快啟動外伶仃島海底電纜建設,推動外伶仃電廠升級改造,規劃建設桂山島、大萬山島及東澳島10kV線路和配電變壓器,完善電網網架,提高電網供電可靠性。推進海島儲能設施建設,推廣分布式光伏建設,提升電力能源應急能力。鼓勵在海島新建5G通信基站,實現有居民海島信號全覆蓋。(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珠海供電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29.加強海島民生配套保障。提升海島醫療服務水平,推動東澳島衛生服務中心升級改造。推動海島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增加老年健康服務供給,開展村鎮托育代管服務。開展海島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加強就業創業人員職業教育,提高海島就業質量。(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市農業農村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四、開展海洋開放合作行動

  發揮萬山地處“香港-深圳-澳門-橫琴”海洋經濟圈中心的獨特地理優勢,積極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建設,加強與港、澳、深對接合作。爭取到2027年,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海上地理中心”,與橫琴融合、與港澳銜接、與深圳聯動的海洋經濟開放合作局面初步形成。

  30.加強與合作區產業對接。全力支持服務合作區建設,促進文旅、大健康產業協同發展。對接橫琴國際休閑旅游島建設,建立與合作區旅游一體化發展機制,共同打造海洋主題的旅游產品體系和豐富多彩的精品旅游線路,協同合作區、聯動澳門共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推進與合作區元宇宙產業創新合作,拓展海洋領域元宇宙應用場景,建設萬山“海上元宇宙超級試驗場”。支持合作區企業在萬山建設海洋醫藥培植基地、海島療養院、康養酒店等,共建大健康產業鏈。(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商務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31.深化對港澳旅游合作。推動開通直達港澳的旅游專線,打造串聯港澳、“一程多站”的旅游線路,推動與港澳旅游深度融合。赴港澳開展招商推介活動,引進港澳企業參與萬山旅游開發。依托港澳開拓國際旅游市場,積極吸引國際客源。加強與港澳會展合作,協同港澳聯合承辦高端海島會展論壇。(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32.推動粵港澳游艇自由行落地。協同合作區積極推進粵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落地實施,研究制定港澳游艇更加便利的海關查驗措施,打造粵港澳游艇旅游消費目的地。(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局、珠海海事局、萬山海關、鶴洲新區籌備組)

  33.推進粵港澳海洋創新合作。探索對接港澳共建海洋科技創新平臺,推進高校和科研院所設立海洋研發機構,促進海洋生物、海洋信息、海洋智能裝備、海洋新能源等領域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積極引進港澳海洋人才,探索推動港澳旅游、航運、物流等領域專業人士便利執業政策在珠海自貿聯動發展區萬山片區實施試點。探索謀劃與港澳合作發展鶴洲南區域。(責任單位:市科技創新局、市發展改革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34.拓展與深圳海洋合作。積極對接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加強與深圳海洋科技、航運物流、航運金融、海事服務、海洋碳匯等領域合作。發揮好萬山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的優勢作用,支持深圳科技創新企業和機構在萬山開展測試實驗、建設海洋測試場和海上研究基地。(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五、開展海洋生態治理行動

  牢固樹立和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守住萬山優良的海洋生態底色,積極落實“雙碳”發展戰略,全面打造“綠美萬山”“和美海島”。爭取到2027年,萬山主要海島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污水集中處理率和達標排放率均達100%,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35.加強海洋生態保護。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加大對珠江口中華白海豚、擔桿島獼猴自然保護區保護力度,推動在三角島周邊海域設立禁捕區。強化紅珊瑚保護工作,加大對廟灣紅珊瑚的保護力度,研究劃定紅珊瑚保護區。嚴格控制海砂資源開采。(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鶴洲新區籌備組)

  36.加強無居民海島保護。加強無居民海島生態保護與利用管理,做好島體、島礁、海灣、岸線、植被等生態保育。做好無居民海島安全管理,科學設置警示標識標牌,消除安全隱患。以創新思路解決無居民海島歷史遺留問題。(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委軍民融合辦、鶴洲新區籌備組)

  37.推進海域海島生態治理。爭取省自然資源生態修復專項資金支持,開展海島沙灘整治修復、岸線景觀改造、海堤建設及岸線加固等工程,推進東澳島、大萬山島錦塘灣、桂山島海豚灣、外伶仃島小石嘴及三角島等美麗海灣建設。堅持生態優先、做好保護原則,推動牛頭島更好地開發利用。推進海島礦山邊坡修復,加大海島廢棄采礦積水坑治理。加強海洋污染防治,有序清理侵占航道的養殖活動,持續開展對養殖和漁船停泊區域海洋環境修復治理??茖W處置海島垃圾,對生產廢水、生活污水實行達標排放和污染物總量控制。(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38.積極發展海洋碳匯。探索開展海水養殖增匯、海洋微生物增匯,提升萬山海域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開展“藍碳”標準體系、海洋碳匯核算技術方法及標準等研究,建立“藍碳”調查評估技術體系,全面摸清本土海洋浮游生物、大型藻類、貝類、紅樹林、珊瑚礁等藍碳資源,建設萬山海洋牧場碳匯示范項目。(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六、保障措施

  39.加強統籌領導。成立市政府領導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研究解決萬山海洋經濟發展涉及到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要問題,統籌協調海關、邊檢、海事等有關駐區部門,推動落實本方案提出的各項任務。市有關單位及鶴洲新區籌備組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工作統籌,推進工作創新,納入部門工作計劃,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見效。(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40.加強項目謀劃儲備。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聚焦萬山6個重點海島,圍繞產業發展、旅游配套以及海島供水、供電、通信、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公共服務等民生保障,高水平謀劃一批打基礎、強功能、立長遠的項目,不斷充實項目儲備庫,推動項目早落地、早動工、早見效。(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41.加大財政保障力度。加大市級財政對萬山重點海島開發、產業發展的持續性政策扶持力度,到2027年,市級財政按照“先有項目后有預算”的原則,在確保財政資金績效的前提下,每年安排不少于5億元集中投入。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各項涉海財政資金對萬山的專項支持。(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42.創新投融資方式。支持設立市海洋產業發展投資基金,重點投向萬山海島開發、海洋經濟發展等領域重點項目。支持鶴洲新區籌備組通過運用貸款貼息、以獎代補、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等方式發展現代海洋經濟。(責任單位:市金融工作局、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43.加強用地用海保障。在建設用地指標上適當傾斜,對萬山重要基礎設施、民生和旅游休閑項目的建設用地指標予以優先保障,支持調回2009年至2018年期間萬山被調劑的建設用地規模。積極爭取省主管部門支持,優化用海審批流程,探索集約用海新模式,開展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創新無居民海島市場化出讓制度。支持對桂山漁港、中心洲對開海域、牛頭島深灣港區、桂山島保護區內七灣岸線外等生態紅線進行調整。(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發展改革局、鶴洲新區籌備組)

  44.強化海島物業綜合利用。開展市政府各部門、市屬國企相關海島物業資源整合,鼓勵綜合實力強、海島開發經驗豐富的市屬國企統籌管理和開發利用相關物業。加強與中國融通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溝通協調,推進相關海島軍產處置利用。(責任單位:市國資委、市委軍民融合辦、鶴洲新區籌備組)




分享到:
  • 部門解讀:
  • 圖解政策:
  • 媒體解讀:
  • 其他解讀:
  • 相關文件:

主辦單位:珠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政府網站標識碼:4404000012 粵公網安備 44040202000161號 粵ICP備05026844號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